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听说上海市七宝中学变成了一个“创新生态实验室”,快随小编来瞧一瞧吧

2016-03-20 尹后庆 主编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创新是现在的“热词”,教育领域如何进行创新教育?上海的一些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注脚。“人民教育微信(irenminjiaoyu)”会持续推出上海各所名校进行创新教育实验的案例,相信对此感兴趣的人一定能从中找到“珍宝”。


“创新生态实验室”怎么会跟一所学校产生联系呢?今天,小编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有一所学校,用它来比喻真是十分贴切。


在上海这个日新月异、人才多样化的城市里,这所学校以其新颖的办学思路、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及开放的发展空间,让她的学生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她,就是七宝中学。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七宝中学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的追求和愿景。


导读:七宝中学正在变成一座偌大的“创新生态实验室”

在上海各具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七宝中学原本并不“抢眼”。但是近年来关于这所孕育于江南古镇的历史名校的各种报道渐渐多起来。


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哈佛女孩,还是被牛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同时录取而苦恼于如何选择的数学女生,抑或是手绘绿色世博出行地图而广受社会好评的“地理怪才”,再或者是从小痴迷于青铜器的北大考古小才子……


从七宝中学走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学生用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出色表现,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令人们对他们的母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七宝中学用什么“法宝”为这些孩子铺设了成功之路?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竞赛中,七宝中学尊重师生个性发展,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理念,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为育人目标,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科技与人文相结合,身心智协调发展”的育人模式,使整个七宝中学正在变成一座偌大的“创新生态实验室”。




一切服务于学生个性化成长,服务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师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七宝中学正在为每一位师生敞开自主发展的空间。学校的成功探索,为我们将“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核心理念转变为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落在了实处,他们走过的路、取得的经验以及正在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校园给出了一个信号,上海正在努力构建全新的教育发展模式,将会有更多的时代新人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课程设计:“入门—兴趣培养—深入探究”,把学生的文理潜能“挖”出来

1“智慧与创造”大理课程系列


 第一层级:科技基础入门课程——走进自己的实验室
由14个模块课程组成,覆盖光学、电磁学、力热学、生命科学、材料化学、机器人、天文学等内容,以分班授课的形式由负责各个模块课程的教师走班授课,14周完成。综合学生在专题课上的表现,给出一个等第成绩和对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描述性评价。

● 第二层级:科技课程拓展——兴趣伴我成长

对各个实验室的资源进行跨学科整合,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学科的实验研究,将跨学科的实验内容作为重点进行介绍,对不同学科的实验进行分级实施,对经典实验予以着力推荐,对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实验进行择优选做。


同时,学校组织一批校外专家、学者进行科学探索讲座,带领学生对大学、研究机构进行访问参观,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和兴趣。在这些互动过程中,通过考察,筛选出部分有着浓厚兴趣、良好科学素养的学生,作为深入培养的目标。对在做试验过程中表现优异、敏于思考的学生进行分组,组成不同学科优势团队,进行项目初期孵化。

 课程内容包括:科学史、战略管理、沟通技巧(英文教材)、学习心理学、效率学、科研方法学、PBL课堂实训和全科实验。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课程中表现出的思考问题的各方面能力,对课题的把握和理解,对各类实验的参与度,团队评级。 ● 第三层级:科技课程深化——智慧创造未来 学科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各学科前沿研究的介绍和思考。给定研究题目,开展PBL教育,建构团队协作学习、自我系统学习、专题学习等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研究项目: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一些贴近社会生活、有实际意义、具有一定前瞻性、能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课题,按照项目研究的程序和步骤,扎扎实实展开研究工作。 由高一阶段的科技课程学习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在科技课程中评价优秀的学生、对某一学科具有强烈兴趣并具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组建研究团队,设立研究项目。学校根据学生课程规划和研究项目的需要,校内抽调有专长的老师和校外聘任沪上各大高校的兼职导师,组成科学研究导师团,对学生的研究性项目进行适时指导。对于研究有深度的项目,给予更深入地推进,同时配备专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课题成果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活动评选。
2“文化与人生”大文课程系列


● 第一层级:人文教育基础入门课程——走进人文书院 孔子与中国传统思想、大师之路、《四库全书》渊源、校史明志、书海遨游、点击校园文化6大课程模块构成,覆盖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校园文化等内容,以分班授课的形式由6位教师走班授课,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相结合,文本阅读与视频资料观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12周完成课程。综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以及课后小论文的质量,给出一个等第成绩及对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描述性评价。


● 第二层级:人文课程拓展——文化之旅 在高一下学期的每周五邀请沪上和其他地区知名学者和部分高校的专家教授为学生做15次左右的人文社科专题讲座,并与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年级组在组织学生认真参加讲座的同时,要求学生配合各讲座的内容,以感悟和小论文的形式延伸内涵,为高二年级的自主研究课题作好准备,同时在高一年级举行全年级的小论文评比活动,把系列讲座课程引向深入。 从两方面评价:学生在专家讲座中提出问题的质量和与专家交流发言中表现出的水平,学生的讲座感悟和相关小论文的水平。 讲座包括:我的大学、王国维的故事、读点鲁迅、历史与历史剧、走进古诗词、人生、点击金庸、欧洲美术之旅、中国画之旅、现代艺术的魅力、与共和国同步、现代社会的读书、影视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我国周边热点形势分析、我的写作之路、人在旅途、成长的滋味、我的电影之路、音乐自白、“成长 成才 成功”、“什么是好书——漫谈出版”、“什么是大师?”等。 ● 第三层级:人文课程深化——传承与创新 读书班阅读强化课程:读书班的学习内容分文学、史学、时政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美学欣赏五大阅读研讨板块,在咨询相关专业老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学生探讨、切实促进人文素养提升的主题,再围绕主题选择相关的优秀书籍和文章,一起阅读赏析,共同探讨心得感悟,强化全体读书班成员的人文基础。


深度选修课程:根据学生阅读拓展和研究型项目开展的需要,聘请有资质的名师,开设相应的人文学科深度选修课程,包括在传统文化传承、近现代文化嬗变、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以深化学生对人文学科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读书班课题研究课程: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兴趣进行分组,建立研究性团队,选择人文社会领域的有一定价值和挑战性的研究项目,进行较高水准的项目和课题研究,以研究带动整体人文研究水准的提升。 读书班社会实践课程:读书班学生根据自己课题的需要,灵活设置社会实践课程,深入社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研和实践,完善自己的研究课题,使之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 从读书班学生的变化和课程的实效性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主要标准为:
● 在阅读强化课程、深度选修课程和课题研究课程中的表现;● 参加人文方面竞赛的获奖情况;● 论文或者是其他作品和成果的发表情况;●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读书班课程和指导教师的满意程度,并据此对课程做相应的调整。
3课程实施:“普及——提高——深化”的逐级实施

“智慧与创造”的大理课程系列和“文化与人生”的大文课程系列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强调在培养人才方面有步骤地逐层推进,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在实施普及型通识课程中发现和关注拔尖创新型人才,在对拔尖人才的专门化特色培养中,也注重发挥他们对全体学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智慧与创造”课程由学校科技教育中心设计和开发,以学生科学研究院为基础,学校优秀科技教师和大学导师相结合,以严谨的态度、宽松的氛围培养具有科学潜质的各类学生进行各学科、各层次的探索。运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方法培养一批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的科技创新人才。 “文化与人生”课程由学子人文书院设计和开发,秉承中国古代书院的优良育人传统,采用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并存和竞相争鸣,以对话交流的方式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展开,提升学生在课堂和教学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求异性、批判性的创新思维火花。
4综合、多维的课程评价

总体评价原则:“大文”和“大理”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涉及到多类课程。在进行课程评价的时候,要做到灵活多样、多维多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成绩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尤其是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整体综合评价。 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也关注学生在人文社会和科技领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既关注学生的现有思维和表达水平,同时也关注其以后的发展潜能,重视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课程评价也是多维的,既有对学生发展变化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也有对整个课程的适用性和实效性的评估。 总体评价方法:
● 观察、记录学生上课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展现出来的态度和水平。● 科技课程考察在PBL模式下撰写论文的水平,通过具体划分作业等第来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人文课程通过作业和小论文撰写水平来划分等第从而考察实际水平。● 学生取得的实际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专利和其他作品的数量及质量,参加科技、人文竞赛方面的成绩等。● 学生和教师的综合性评语。在科技课程结束后,给出一个综合性描述性的评语,起到促进学习、激励学生的作用。●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任课教师和课程的满意度,并据此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
创新活动:新理念,新体验——多样的竞赛与社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科技活动夏令营,学生实践“动”起来

以“两院”为资源平台,着眼于“学生科学研究院”中实验室的功能最大化效应,学校尝试开发实施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仅在校师生受益,而且延伸扩展到区域内的其他学校,特别是将创新素养的培育前移至初中生


2三大科技竞赛活动,学生思维“活”起来

科技教育课程的实施实现了对学生“因材施教”的甄别,科技活动的推进给学生带去活跃的思考力、实践力,科技竞赛活动则成了展现科技教育成果、展现实验室功效的一个优良平台。科技竞赛活动的过程成为该校着重关注的部分,因为结果取决于过程的质量。 在辅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仅仅要求学生有兴趣、刻苦研究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准确找到科学研究的目标,及时发现自身独特的科研潜质,指导教师应该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为学生的问题服务,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为学生科研提供全程服务 (1)“七中杯”科学探索者评选 每年10月份,学校举办教育集团内及全区相关兄弟学校的“七中杯”科技竞赛,主要针对初中生进行。这项赛事旨在检验我们的科技基础教育的结果,并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在七宝中学科技教育体系中持续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机会。

(2)“七宝中学明日科技之星”评选 针对高中学生的科技竞赛,参照“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的要求,举办学校自己的“明日科技之星”评选。



(3)市级、全国性、国际科技竞赛


3 缤纷多彩的学生人文社团,学生课余“嗨”起来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才艺凸显、潜能飞扬、精神愉悦。


4学生小创意,社会大受益

盲人水杯——是创意,更是情意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帮盲童做一天事”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学生志愿者们到位于虹桥路的上海市盲童学校进行慰问。 学生们发现,盲人倒水通常是靠耳朵来分辨声音的不同从而估测水位;倒热水时,用手指感受热气的密集程度或温度来估测水位,常常是手被烫到了才停。同学主动帮他们倒水,“你们明天还会来帮我们倒水吗?”一位盲童的话深深刺痛了大家。 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学们决心要制作一款方便盲人倒水的水杯,可以代替他们天天为盲童倒水。通过上网检索,同学们了解到:特殊人群倒热水时使水不会溢出的提示杯有触摸式和报警式两种,但它们都有延迟效应,从水位到达指定报警位置到发出报警信号,期间会有一段较短的时间间隔,在水流过快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水溢出。有的水杯容易滋生细菌,有害健康。于是,他们决定要发明一种方便、准确、清洁的液位提醒杯。 经过资料查询和研讨之后,同学们确定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以连通器的形式,将杯柄制成中空,与杯容相导通;柄内安装有机玻璃细导管,导管内为细长形电路板,并联连接四个干簧管开关;导管由一个环形浮子环抱,内置永久磁铁。 

当杯中液位上升,托起浮子,达到一定高度时,磁铁将干簧管的簧片触点磁化,从而接通电路,发光二极管通电,使得在四种不同的水位情况下有不同颜色的光电警示,用以提醒视力相对健全的弱视者关注当前的水位情况;当水位达到最高处的干簧管时,除了光电提醒之外,还会有语音或音乐提醒,警示水将满,用来提醒盲人停止加水。



同学们将完成的水杯带到盲童学校和敬老院,经过讲解,盲童与老人们都亲手试用了液位提醒杯,证明它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盲童学校的学生说:“使用前还有点担心,但是尝试之后发现担心是多余的,这个杯子及时提醒了我,水没有丝毫溢出。”“发出提醒后停止放水,发现实际水位离杯满尚有2—3厘米的距离,十分保险。”敬老院的一位老人说:“杯柄里的亮灯提醒很好,我就不用费劲看杯子里面了,而且即使倒水的时候分心了也会有声音提醒,很方便。” 同学们的创新意图是为了帮助他人、服务他人,出于强烈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怀,也彰显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精神。以德育引领创新,既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也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内容来源:《创新实验室里的时代脉动——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撷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微信编辑:马守兴 郭英倩

【独家】学校整体转型找不到路径?看看叶澜“新基础教育”创造的“教育新生活”

【关注】朱永新:学校应该把人类所有美好的东西汇聚,让不同的学生与之相遇

【关注】2016中国版《地平线报告》新鲜出炉!令你意想不到的基础教育发展“新趋势”

【关注】周国平、李希贵、李镇西、刘铁芳,听听这些教育大咖们聊中小学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